为你讲述仪仗大队鲜为人知的故事
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,又称仪仗大队,隶属于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,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。该部队自1952年3月正式组
仪仗大队鲜为人知的故事
■张 雷 程 锋 蔺芳帅
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,又称仪仗大队,隶属于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,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。该部队自1952年3月正式组建以来,至今已完成仪仗司礼任务4400余次。改革开放以来,仪仗司礼部队编制体制也几经调整改革,任务类型愈发多元多样,军服装备不断更新换代,迈步征程从首都北京走向全国乃至国外。这支队伍始终以一流的标准展现着我军威武之师、文明之师形象,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。
——编 者
从临时抽组到正式建队
1946年2月25日,周恩来与张治中、马歇尔共同签署了《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》。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,马歇尔计划到延安视察。为了组织好欢迎仪式,表明我们的和平诚意,同时显示我军力量,扩大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。中共中央决定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临时抽组500人组成仪仗队,经过严格正规的仪仗动作训练后,这支队伍于3月4日清晨,在延安机场接受了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张治中陪同马歇尔的检阅,期间,马歇尔频频还礼。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临时组建仪仗队迎接外宾。
1949年10月1日,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”。很快,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。10月16日,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外宾——苏联驻华大使罗申。罗申要正式向毛主席递交国书,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。公安警卫师(现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,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)警卫营立即着手组建仪仗队担负仪仗司礼任务。此后,每次外国大使在中南海西门怀仁堂呈递国书,时任营长王立堂都会带领警卫营一个排,站在大门两侧迎送,并行举枪礼。
1952年9月28日,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访华,这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。为了隆重欢迎蒙古外宾,中央军委公安司令部决定,急调原沈阳军区第7步兵学校100名学员到京,临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,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训练。在欢迎仪式上,仪仗队举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。执行任务完毕后,仪仗队员归建。
由于来新中国的外宾渐渐增多,根据外交需要,1952年3月,中共中央指示,筹建仪仗营,官兵分别从公安警卫师警卫营的两个连,以及华东、东北等部队抽调骨干组成,这是我国正式组建仪仗部队的起点,也是现在三军仪仗队的前身。首任仪仗营营长由王立堂担任。
新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友好的大门,与各国之间的外交事务日益增多,仪仗营的各项任务也逐渐繁多起来,包括车站,西郊、东郊机场的司礼任务以及警卫任务等等。1959年1月,北京卫戍区成立,根据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的指示,北京卫戍区负责首都各项仪仗司礼任务的组织工作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,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,国际交往日益增多,仪仗司礼任务日趋繁重,每年要担负几十次、甚至上百次迎外任务。1983年9月,仪仗营正式改称为“仪仗队”;1985年9月,经原总参谋部、总政治部、总后勤部批准,仪仗队由营级升为团级;1986年1月,经总部批准,仪仗队改称为仪仗大队至今。2014年2月,在北京军区范围内22个旅团级单位首批选拔了30名仪仗女兵,5月12日, 13名女队员首次亮相。2018年6月6日,新改革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首次启用,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增加女兵方阵是一大亮点。相比以前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,55名女兵组成的单独方阵更好展现了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飒爽英姿。